发布时间:2025-05-12 23:51:20 作者:ltoz 点击:898 【 字体:大中小 】
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记者黄劼)租借QQ号或微信账号,警惕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被封为此,号深和微患深圳市消委会6月29日发出消费提示,圳消租借重隐提醒消费者要保护好自己QQ/微信账号密码,提醒合规使用,信号租借QQ/微信账号的存严行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能尝试。警惕
据介绍,被封今年以来,号深和微患腾讯方面收到因租借微信账号产生的圳消租借重隐账号封号申诉量已超1万例,大量的提醒消费者投诉反映其QQ号或微信账号被封停,而不少封号是信号因为租借QQ号或微信账号违规引起的。
江女士表示在微信上看到了一个日租微信号的存严群,只需每天登录群里发的警惕电脑二维码,即可获得几十到一百多元的费用。江女士认为,只是扫描二维码登录电脑版微信,又没有问微信密码之类的,还可以赚钱,于是没有想太多,就出租了自己的微信账号。结果,几天后,江女士就发现自己的微信账号被封停了。江女士立马联系腾讯公司,腾讯公司回复江女士,因账号涉及违规被封,暂无法解封。江女士才明白是自己出租微信账号的行为造成的麻烦。
记者了解到,随着有关部门对QQ号、微信号的安全管控持续加强,打击力度持续加大,导致从事贩卖、辅助注册、解封等业务的“恶意号商”遭受重创。号源空间被大大压缩,难以存活,“恶意号商”从而打起了“租借”账号的主意,他们的目标人群通常都是社会上的“有闲人”,如学生、年轻妈妈、自由职业者等,通过在网络上发布“兼职”广告,以每日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的高佣金价格吸引受害人主动将自己的账号拱手相让。随后,便利用租来的账号实施欺诈、散播黄赌毒等不良信息,致使受害人身份信息被泄露和利用,个人或亲朋好友资金受损,账号封停,甚至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据深圳市消委会投诉部负责人介绍,租借QQ/微信账号存三大严重安全隐患:一是个人信息安全有隐患。个人隐私脱离防护,个人信息敏感内容可能会被收集或在黑市上出售;二是资金安全有隐患。好友对账号租借不知情,不法分子借助号主身份向好友实施借款借贷、恶意骚扰或欺诈;三是账号安全有隐患。账号随时存在被盗风险,如被利用开展垃圾营销、招嫖或散播不良信息等恶意行为,将导致账号违规被封停。个人信息安全、资金安全、账号安全等全部脱离防护,严重还将承担法律责任,租借QQ号、微信账号存严重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为此,深圳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对于自己的QQ号、微信账号要做到“四不”:不租、不借、不售、不信。
一是网上看到类似的“租号”信息要保持冷静,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若在QQ号微信平台看到这样的广告,及时通过客户端或者联系腾讯客服旗下的“腾讯110”小程序进行举报。
二是保护好自身各类账号和密码,不要借给他人使用或授权他人登录,以免造成个人隐私泄露,为不法份子以他人身份作掩护行不法行为提供可趁之机。
三是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不参与“养号售号”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遇到好友网上借钱时,应电话联系确认清楚后再决定是否借钱给对方,不要马上相信,避免造成经济损失。诈骗、黄赌毒等“网络黑产”问题对社会危害巨大,影响恶劣,消费者要自觉遵守《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杜绝租借QQ号、微信账号等违规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以及不可预计的损失。
责任编辑:24上海乐高乐园要来了:6月试运行,7月正式开园,5月7日乐园年卡开售
液体焦糖色固形物含量、锤度、密度、比重、波美度检测方法的探讨(二)
绿化苗木已种超900万株!广东扎实推进绿美乡村建设
“四新”英德红茶头采季,以“新”赋能英德红茶高质量发展
为受灾群众送去“冬日暖阳” 全国各级个私协会为甘肃积石山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超2亿元
荔乡花开、绿美畅游,3月21日高州盛邀宾朋来“最甜春天”漫步
当绿美广东遇上赏花经济:以绿为底种出“花”样“钱”景
液体焦糖色固形物含量、锤度、密度、比重、波美度检测方法的探讨(二)
宁波国企,正在招聘
打赢病虫监测预警开春“第一仗”!广东开展农作物病虫冬后基数大调查
荔乡花开、绿美畅游,3月21日高州盛邀宾朋来“最甜春天”漫步
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色氨酸含量(三)
列王战火硝烟起:全面解析攻城战略与实战制霸秘籍
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突破1万项 已实现在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和主要植物源性农产品中全面覆盖
图集丨气清景明 绿意盎然
变压器绝缘油中添加金属钝化剂的工程应用(二)
我市顺利完成安徽省内首次智能网联汽车市级公开道路调试
“讲村史 展村史 传村史”2023年多彩乡村 系列实践活动优秀作品、重点团队及 优秀组织单位公示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 二氧化碳有哪些测量方法标准?
广西融水举办粤桂协作教育帮扶人才座谈会
国家医保局: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上线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牡蛎的工艺研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21年第3号
凌霄花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